项目名称:昆阳磷矿采空区复土植被试验研
承担单位:昆阳磷矿矿务局
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
获奖时间:化工部二等奖(1991年)
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(1993)
Ⅰ、基本情况
该项目是国家科委下达的“七五”科技攻关项目,由昆阳磷矿矿务局和省环科所共同完成,参加试验的人员有27人历时四年,总经费65万。
Ⅱ、项目简介
昆阳磷矿生产能力160万吨/年。经过二十多年的露天开采,已形成1.8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和一平方多公里的六个外排土场。采空区低板裸露、寸草不生、外排土场土石混堆,整个采场呈现一片荒凉景象,水土流失严重,生态环境恶化。由于生产的需要,昆阳磷矿1981年开始在采空区进行了内排尝试,并进行了植被恢复工作,迈出了化学矿山内排复土的第一步。
在本次攻关实施之前,我国少部分露天矿山开展一些复田和复土植被的尝试,由于技术人员不配套,没有成熟的工艺,未把开采和植被紧密地结合起来。加上政策规定不落实,使露天矿山采空区复土植被工作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况。对缓倾斜露天矿山开采内排复垦进行全面的研究,在国内还是第一次。受国家科委、化工部的委托,昆阳矿务局、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了《昆阳磷矿采空区复土植被试验研究》并签订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合同,合同号75-36-01-04。试验研究的起始时间为1987年1月1990年12月。1991年1月24日由化工部科技司主持专家进行鉴定。该项目1992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Ⅲ、研究内容
结合昆阳磷矿一、二采区的生产技术条件,在采空区形成复土区;探索采剥和复土相结合的复土工艺;观测影响采空区复土区稳定的因素;研究在不同复土形式和不同土壤结构区进行种植试验,探索一个保水性好,肥效高,利于植物生长的复垦环境;作不同植物种类,不同植物密度,不同植物搭配方式的种植试验;对不同种植小区植物群落生长情况,环境效益,经济效益进行观测分析,总结适合快速恢复采空区植被工程工艺;提出采空区复土植被基础设计。
Ⅳ、主要研究结果
1.昆阳磷矿采空区进行复土植被技术上可行,经济上复垦费用少,经过三年试验,采空区植被生长良好,已显示出生态环境效益.
2.筛选种植结果表明,优势树种为:兰桉、直干桉、亦桉、圣诞、黑荆、早冬瓜、园柏、藏柏。
3.品种搭配和种植密度是复垦生态环境恢复快慢的重要因素。在树种选择与搭配中,要考虑长期结合,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,密度的确定,可根据功能用途、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。
4.复土程序、、厚度和质量对生态工程的效果至关重要,理想的复土程序是:黑色页岩――黄色页岩――表土。
5.适时种植,移栽期在雨季。
6.优选出采剥和复土相结合的最佳复土工艺。
7.取得了不同低板倾角复土台阶高度的极限值:
当α=150时 Hmax=70m α=200时 Hmax=71m
当α=250时 Hmax=67m α=300时 Hmax=50m
8.恢复损毁的土地150.2亩,恢复植被251.5亩,林木成活率90%,两年半平均盖度66.8%。
Ⅴ、专家鉴定意见
1.专题试验根据矿山的开采条件、种植条件、开采方法和生产实际,对缓倾斜露天矿的开采内排复土工艺,内排稳定性和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,寻找到了一条缓倾斜山坡露天矿开采内排复垦的有效途径。试验研究方案可行,所提交的资料完整、齐全,数据可靠,全面完成了攻关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,达到了预期的目标。
2.开采内排复土工艺试验研究,根据昆阳磷矿的开采条件和开采方法,对剥离、采矿、内排、复土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,根据矿区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条件,进行了筛选试验,选出了七个优势树种,树种选择恰当,措施得力,同时进行了植被试验研究,恢复了因开采破坏了的植被面积251.9亩,50%的已郁闭成林,对环境效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测,效果显著。
3.试验研究的技术
上一篇: 滇池地区中低品位磷矿石开发利用研究
下一篇: www.56.net_必赢登录科技奖项
滇ICP备07500262号-3